火箭军工程大学
硕士生招生考试初试业务课考试大纲
火箭军工程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二〇二〇年九月
科目代码:821
科目名称:电子技术基础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该课程涉及的基础理论和知识面较广、综合性强,与各个专业领域密切相关,对锻炼和培养学生的严密科学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该科目主要考查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和运用,以及采用电子技术的分析方法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内容包含整流、滤波、稳压电路,半导体三极管和交流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数字电路基础,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等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与应用,并且能灵活运用,具备较强的分析、设计与解决该领域典型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该科目的考试内容主要分为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两部分,各部分内容的比例各约占考试内容的二分之一。具体的考试知识范围包括:
模拟电子技术部分(约占1/2)
半导体器件特性及应用,基本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应用,电子电路中的反馈,直流稳压电源及分析。
数字电子技术部分(约占1/2)
数字电路基础,数字集成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及时序逻辑电路,数模接口电路及应用。
三、试卷类型及比例:
选择题,填空题(或者判断题),约占30%;
计算题、图解分析题,约占40%;
设计题,约占30%。
试题中,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的相关考试知识可以相互交叉综合,不必有明显的区分和界限,各部分所占分值仅做参考,可根据具体的试题情况,做适当调整。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150分。
五、参考书目
(1)童诗白,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07;
(2)张克农.《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1。
科目代码:823
科目名称:机械设计基础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主要考查学生对机械中的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基本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的掌握,并且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具备较强的分析、设计与解决机械工程实际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机械原理部分(占60%)
机构组成和机构分析基础知识,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传动、轮系、间歇运动机构、回转件平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机械设计部分(占40%)
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基本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包括螺纹连接、键连接,齿轮传动,带传动,轴,滑动轴承、滚动轴承。
三、试卷类型及比例
1.判断题,约占10分;
2.选择题,约占20分;
3.填空题,约占20分;
4.简答题,约占40分;
5.计算题、设计、分析题,约占60分。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150分。
五、参考书目
(1)杨可桢 程光蕴主编.《机械设计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08。
科目代码:831
科目名称:自动控制原理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该科目主要考查学生对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和运用,并且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具备较强的分析、设计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Ⅰ 经典控制理论部分(85%—90%)
(一)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自动控制理论的概念;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自动控制系统基本控制方式及反馈控制原理;控制系统方框图的绘制;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典型外作用。
(二)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控制系统微分方程建立的方法;拉氏变换法求解微分方程;线性系统的可叠加性及均匀性;传递函数的定义及性质;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传递函数零、极点的概念;绘制并化简系统的结构图、信号流图、梅森公式。
(三)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动态过程与稳态过程;时域性能指标的分类;一、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及时域性能指标的计算公式;改善二阶系统性能的方法;主导极点;稳定性及稳定性判据;稳态误差。
(四)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根轨迹的概念;根轨迹方程;根轨迹的绘制法则;根轨迹和系统性能的关系。
(五)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
频率特性的概念;传递函数与频率特性之间的联系;频率特性的表示方法;对数渐近频率特性的绘制方法;频域指标与时域指标间的关系;最小相位系统;Nyquist稳定判据;稳定裕度。
(六)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
控制系统校正的概念;控制系统校正的方式;常用的校正装置和特性;串联校正的分析法与期望特性法;反馈校正。
(七)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
非线性概念;常见非线性特性;等效增益分析;相平面法,相轨迹;描述函数法,负倒特性。
以上内容主要参考:
胡寿松编著《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2007第6版)第1、2、3、4、5、6、8章。
Ⅱ 现代控制理论部分(10%—15%)
(一)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与综合
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方法;能控性、能观测性的基本概念及其判别方法;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状态空间方程的求解,状态方程的线性变换;状态反馈与极点配置;状态观测器的设计;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及其稳定性判据。
以上内容主要参考:胡寿松编著《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2007第6版)第9章。
三、试卷类型及比例
1.选择题,填空题(或者判断题),约占20%;
2.计算题、图解分析题,约占50%;
3.设计题,约占3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150分。
五、参考书目
(1)胡寿松编著《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2007第6版)。
或(2)周凤岐,周军,编著《现代控制理论基础》(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第1版)。
科目代码:841
科目名称:计算机操作系统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主要考查学生对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常用方法的掌握情况,以便提高其运用操作系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
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1. 操作系统的目标和作用;2.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
第二章 进程管理(1. 进程的基本概念;2. 进程控制;3. 进程同步;4. 经典进程的同步问题;5. 线程的概念)。
第三章 处理机调度与死锁(1. 处理机调度;2. 预防死锁的方法)。
第四章 存储器管理(1. 存储器的层次结构;2. 基本分页存储管理方式;3. 基本分段存储管理方式;4. 虚拟存储器的概念;5. 请求分页存储管理方式;6. 页面置换算法)。
第五章 设备管理(1. I/O系统;2. spooling技术;2. 缓冲管理)。
第六章 文件管理(1. 文件和文件系统;2.文件的逻辑结构;3. 目录管理;4. 文件存储空间管理;5. 文件共享与文件保护)。
三、试卷类型及比例
(1)填空题,约占10%。
(2)选择题,约占20%。
(3)计算题、图解分析题,约占7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150分。
五、参考书目
(1)汤小丹 等编著.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三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科目代码:842
科目名称:数字电子技术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数字电子技术”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该课程涉及的基础理论和知识面较广、综合性强,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础课程,与其他各个专业领域密切相关,对锻炼和培养学生的严密科学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该科目主要考查学生对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和运用,以及采用数字电子技术的分析方法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内容包含数字逻辑基础,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等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与应用,并且能灵活运用,具备较强的分析、设计与解决该领域典型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数字逻辑基础(占20%)
2、8、10、16进制数制转换,区分有权码和无权码,熟悉表达数字电路的四种表达方式,会用代数法、卡诺图法化简四变量以下逻辑函数,了解与、或、非基本逻辑,会区分三态门、OC门,熟练掌握与非门和或非门的多余端处理方式。
2.组合逻辑电路(占30%)
分析基本逻辑门构成的各种组合逻辑电路。了解编码器、译码器、数据选择器、半加器、全加器、比较器等中规模组合电路的基本功能,会用74LS138和74LS151、74LS153实现逻辑函数。
3.时序逻辑电路(占40%)
了解计数器、移位寄存器基本概念。熟悉74LS161、74LS90、74LS160三个计数器芯片的功能,会采用清零法和置数法实现任意进制计数器。
4.数模/模数转换(占10%)
了解数模转换器功能、分辨率、位数等基本概念,掌握倒T形数模转换器的原理。了解模数转换器基本步骤、分辨率、速度等基本概念,了解并行比较、逐次逼近、双积分模数转换器的优缺点。
三、试卷类型及比例:
选择题,填空题(或者判断题),约占30%;
分析计算题约占40%;
设计题,约占30%。
试题中,各部分的相关考试知识可以相互交叉综合,不必有明显的区分和界限,各部分所占分值仅做参考,可根据具体的试题情况,做适当调整。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150分。
五、参考书目
(1)张克农.《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1。
科目代码:843
科目名称:数据结构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主要考查学生对数据结构的基本理论与应用的掌握情况,以便为应用所涉及的数据结构选择适当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其相应的操作算法。考试时用C语言及C++语言描述算法均可。
二、考试的内容
第1章 数据结构基础知识(1.2 与数据结构相关的概念;1.3.3 算法效率的衡量方法和准则);
第2章 线性表(2.1 线性表的类型定义;2.2 线性表的顺序表示和实现;2.3 线性表的链式表示和实现(其中,2.3.5 双向链表不作要求); 2.5 顺序表和链表的综合比较)
第3章 排序(3.1 排序的基本概念;3.2 简单排序方法;3.3 先进排序方法;3.4 基数排序;3.5 各种排序方法的综合比较)
第4章 栈和队列(4.1 栈; 4.2 栈的应用举;4.3 队列;4.4 队列应用举例)
第5章 串和数组(5.1 串的定义和操作;5.2 串的表示和实现;5.3 正文模式匹配)
第6章 二叉树和树(6.1 二叉树;6.2 二叉树遍历(其中,6.2.4 线索二叉树不作要求);6.3 树和森林;6.4 树的应用)
第7章 图和广义表(7.1 图的定义和术语;7.2 图的存储结构; 7.3 图的遍历;7.4 连通网的最小生成树;7.5 单源最短路径;7.6 拓扑排序;7.7 关键路径)
第8章 查找表(8.1 静态查找表;8.2 动态查找表(其中,键树不作要求);8.3 哈希表及其查找)
三、试卷类型及比例
(1)填空题 ,约占10%。
(2)选择题,约占30%。
(3)简答题、综合题、设计题,约占6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150分。
五、参考书目
(1)严蔚敏,陈文博 编著.《数据结构及应用算法教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第1版。
科目代码:844
科目名称:信号与线性系统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主要考查学生对信号与线性系统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掌握,以及熟练运用时域、频域和复频域分析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绪论(10%)
信号与系统的概念;信号的简单处理;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分析;非电系统的分析。
2.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15%)
系统方程的算子表示法;系统的零输入响应;奇异函数;信号的脉冲分解;阶跃响应和冲激响应;叠加积分;卷积及其性质;线性系统响应的时域求解。
3.连续信号的正交分解(10%)
正交函数集与信号分解;信号表示为傅里叶级数;周期信号的频谱;傅里叶变换与非周期信号的频谱;常用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傅里叶变换的基本性质;帕塞瓦尔定理与能量频谱。
4.连续时间系统的频域分析(10%)
拉斯信号通过系统的频域分析方法;理想低通滤波器的冲激响应与阶跃响应;佩利-维纳准则;调制与解调;信号通过线性系统不产生失真的条件。
5.连续时间系统的复频域分析(20%)
拉普拉斯变换;拉普拉斯变换的收敛区;常用函数的拉普拉斯变换;拉普拉斯反变换;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性质;线性系统的拉普拉斯变换分析法;阶跃信号作用于RLC串联电路的响应;线性系统的模拟。
6.连续时间系统的系统函数(10%)
系统函数的表示法;系统函数极点和零点的分布与系统时域特性的关系;系统函数极点和零点的分布与系统频域特性的关系;系统的稳定性;反馈系统的稳定性。
7.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10%)
取样信号与取样定理;离散时间系统的描述和模拟;离散时间系统的零输入响应;离散时间系统的零状态响应及全响应求解;离散时间系统与连续时间系统时域分析法的比较。
8.离散时间系统的变换域分析(15%)
Z变换定义及其收敛区;Z变换的性质;反Z变换;Z变换与拉普拉斯变换的关系;离散时间系统的Z变换分析法。
三、试卷类型及比例
(1)填空题,约占13%;
(2)单项选择题,约占17%;
(3)简答题,约占30%。
(4)计算题,约占4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1)考试形式:笔试;
(2)考试时间:180分钟;
(3)试卷满分:150分。
五、参考书目
(1)管致中,夏恭恪,孟桥.《信号与线性系统(上册)》第四版(第1~6章).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
(2)管致中,夏恭恪,孟桥.《信号与线性系统(下册)》第四版(第7、8章).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
科目代码:845
科目名称:通信原理
考试的总体要求
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现代数字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主要技术,能够运用通信原理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践和军事应用中的通信问题,具备以创新和开拓的思维学习和实践通信技术的能力。
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概述
了解通信的概念与发展,掌握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的基本概念;了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特点,掌握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组成;理解通信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指标;掌握通信信息量的计算。
(2)通信信号分析基础
掌握确知信号的基本概念,理解确知信号的时域性质分析方法,理解确知信号的频域性质分析方法;理解通信中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理解平稳随机过程,了解平稳随机信号通过线性系统;掌握噪声信号分析基础。
(3)信道
掌握信道的基本概念,掌握信道的数学模型,理解信道特性对通信信号传输的影响;掌握香农公式,理解香农公式意义。
(4)信源编码
掌握低通模拟信号采样定理及特点,了解带通模拟信号采样定理及特点;掌握量化的基本概念,理解均匀量化原理和特点,理解非均匀量化原理和特点;掌握脉冲编码调制(PCM)原理,掌握A率13折线法的编解码方法,了解增量调制(ΔM)原理。
(5)基带传输技术
掌握基带传输系统的组成,掌握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了解基带传输码的码型选择原则;掌握数字基带信号的波形,了解常用基带信号的功率谱密度;掌握码间串扰的含义及引起误码的原因,理解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了解眼图的作用及观察方法;了解部分响应技术;了解时域均衡技术;了解数字通信系统的同步概念和主要技术;掌握位同步的基本概念,了解位同步的实现方法。
(6)频带传输技术
掌握调制的作用和分类;掌握数字调制的方式、原理与特点,了解数字调制方式的应用;了解扩频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应用;掌握载波同步的基本概念,了解载波同步的实现方法和性能指标。
(7)信道编码
理解差错控制的基本原理,掌握差错控制基本方式,掌握差错控制编码的分类,掌握信道编码的纠检错能力判断方法;理解线性分组码的基本原理,理解线性分组码矩阵的描述,了解常用的线性分组码类型,掌握汉明码和循环码的编码、译码及纠检错方法。
(8)复用技术
掌握复用的作用和分类,了解复用的实现方式,理解复用实现方式的特点;掌握帧同步的基本概念,了解帧同步的实现方法,了解帧同步的性能指标;掌握PDH的复用技术。
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单选题,约占20%;
(2)填空题,约占20%;
(3)简答和画图题,约占20%;
(4)综合题,约占40%。
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150分。
参考书目
樊昌信 等编著. 通信原理(第7版)[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6.(“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科目代码:852
科目名称:管理学原理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管理学原理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军事装备学、项目管理及相关专业的重要学科基础课。本课程考试旨在考查考生是否了解管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考查学生是否能够运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管理问题。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管理理论(约占25%)
管理的基本概念、特征、基本原理与方法;管理学和管理者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管理的基本问题;管理思想、实践与管理理论,现代管理主要学派及发展。
2.管理职能(约占35%)
管理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激励、沟通和控制等管理职能的基本概念、作用、分类、过程、理论、方法与要求。
3.现代管理方法(约占20%)
现代决策技术(定性决策技术、定量决策技术)、现代计划方法(滚动计划法、网络计划法)和运筹学方法(线性规划方法)。
4.管理案例(约占20%)
社会组织管理、部队管理、项目管理和经营管理案例分析。
三、试卷类型及比例
试卷分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计算题及综合分析题。其中:
1.填空题,约占15%;
2.选择题,约占15%;
3.判断题,约占10%;
4.简答计算题,约占30%;
5.综合分析题,约占3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150分。
五、参考书目
(1)《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六版),复旦大学出版社,周三多、陈传明等编著,2014。
科目代码:861
科目名称:工程流体力学与工程热力学
要求掌握流体静力学和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的物理意义和计算,管内流动及水力计算,滞止参数、气动函数的相关计算;理解流体静力学、流体动力学和可压缩流体流动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熟悉一维定常可压缩管内流动和理想流体多维流动的相关内容;能结合工程实际熟练运用公式、方程进行相关计算,以此考查学生对工程流体力学的基本理论与应用的掌握,以及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流体的物理属性(10%);流体静力学(15%);流体动力学基本概念和基本方程(30%);管内流动和水力计算(15%);滞止参数与气动函数(15%);理想流体多维流动基础(15%)。
三、试卷类型及比例
(1)填空题、选择题,约占20%。
(2)简答题,约占30%。
(3)计算题,约占5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150分。
五、参考书目
(1)王新月.《气体动力学基础》第1版(1~5章,第8章).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5。
科目代码:862
科目名称:飞行力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主要考察对飞行器常用的坐标系及其转换、飞行器飞行中受到的力和力矩作用、飞行器运动方程组的建立、飞行器的运动规律和飞行特性等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绪论(占5%)
导弹的基本组成和分类、弹道分段及特点。
2.坐标系及其转换(占20%)
常用坐标系及欧拉角
3.作用在导弹上的力和力矩(占20%)
空气动力、升力和侧向力、阻力、气动力矩、俯仰力矩、偏航力矩、滚转力矩、推力、重力。
4.导弹主动段运动方程组(占20%)
导弹动力学基本方程、常用坐标系及其转换、导弹运动方程组、导弹的质心运动、导弹运动方程组的数值解法。
5.弹道导弹的被动段运动(占10%)
被动段弹道特性分析
6.弹道导弹的自由段运动(20%)
自由端运动方程,弹道特性与关机点参数关系
7.导弹主要参数估计(占5%)
飞行程序选择。
三、试卷类型及比例
1.填空题,占10%。
2.判断题,占10%。
3.计算题,占30%。
4.问答题,占5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150分。
五、参考书目
(1)张毅等,编著,《弹道导弹弹道学》.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
科目代码:863
科目名称:大学化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1.化学反应基本规律部分
要求考生掌握化学反应方向与限度、反应速率的基本概念,能运用基本理论定性分析影响反应方向、平衡移动和反应速度的因素,具备相关定量计算的能力。
2.溶液四大反应部分
主要考查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酸碱反应、沉淀反应和配位反应及其平衡原理的理解掌握情况,巩固并且能灵活运用化学反应方向判定和反应平衡基本原理,掌握溶液四大化学反应的主要特性。
3.结构理论部分
要求考生建立原子、分子和晶体结构初步概念,掌握多电子原子核外排布规则,分析简单分子、晶体的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并用于说明分子的形状,解释物质的性质。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化学反应基本规律部分(占40%)
热力学第一定律,盖斯定律,焓变与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熵变、吉布斯函数与化学反应的方向判断;化学平衡与标准平衡常数,影响平衡因素与化学平衡移动。化学反应速率方程,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阿累尼乌斯公式,以及上述内容相关计算。
2.溶液四大反应及应用部分(占40%)
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电极电势应用,能斯特方程计算及应用,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及其防护;酸碱理论,同离子效应,一元弱酸弱碱解离平衡、缓冲溶液计算;沉淀与溶解平衡,溶度积规则,分步沉淀与沉淀的转化计算;配位化合物组成和命名,配离子解离与生成平衡计算;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稀溶液依数性。
3.结构理论部分(占20%)
微观粒子运动的特点,四个量子数的意义;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布,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的变化规律;化学键类型,分子轨道,杂化轨道,分子间作用力与氢键;晶体类型及其递变规律。
三、试卷类型及比例
1.化学反应基本规律部分(占40%)
(1)填空题、选择题、是非题,约占20%。
(2)简答题,占20%。
(2)计算题,约占60%。
2.溶液四大反应及应用部分(占40%)
(1) 填空题、选择题、是非题,约占30%。
(2)简答题,占30%。
(3)计算题,占40%。
3.结构理论部分(占20%)
(1) 填空题、选择题、是非题,约占60%。
(2)简答题,占4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150分。
五、参考书目
(1)《大学化学》(第二版),国防工业出版社,贾瑛等。
科目代码:864
科目名称:有机合成基础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要求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与命名规则,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结构(特征官能团)与物性和活性的关系,亲电加成、亲电取代、亲核加成、亲核取代和自由基反应等基本有机反应的机理,构象与立体化学,有机合成方法。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烃类(35%)
饱和烃和不饱和烃、卤代烃、芳烃的系统命名法、结构与活性的关系;卤代烃的消除反应、亲核取代反应SN1与SN2,烯烃的亲电加成,炔烃亲电加成和亲核加成反应,有机物的构象。
2. 醇、酚、醚、醛、酮、羧酸(30%)
分类、命名和结构,结构与物性关系,官能团的特征反应,醛、酮的亲核加成、酰基的亲核取代反应机理与规则,立体化学与异构反应。
3. 含氮有机物(20%)
硝基化合物、胺、重氮化合物、偶氮化合物、腈的基本结构与化学反应。
4. 对映异构(5%)
旋光性、手性;分子的手性和对称性;含不对称碳原子的开链化合物的对映异构;碳环化合物的立体异构;
5. 有机合成方法(10%)
有机合成基团切断方法的基本原理;萃取、水浴、蒸馏、提纯、干燥、升华等基本原理与物性分析方法。
三、试卷类型及比例
1.选择题,占20%。
2.判断题,占10%。
3.命名与问答题,占30%。
4.合成反应与综合设计,占40%。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150分。
四、参考书目
科目代码:862
科目名称:工程热力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要求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理想气体的热力过程计算,气体流动的相关计算;理解工程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及定义,理想气体热力性质,热力学第二定律等内容;熟悉压气机的压气过程,气体的动力循环过程,以及实际气体等相关内容;了解湿空气和化学热力学基础等内容。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基本概念及定义;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理想气体热力性质;理想气体的热力过程;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应用;气体的流动(含喷管流动);压气机的压气过程;气体动力循环;实际气体与湿空气;化学热力学基础。
三、试卷类型及比例
(1)填空题,约占10%
(2)选择题,约占20%
(3)判断题,约占10%
(4)简答题,约占10%。
(5)计算题,约占5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150分。
五、参考书目
(1)华自强,张忠进.《工程热力学》(第五版)第1-5章,第7-10章,第13章.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或(2)冯青,李世武.《工程热力学》(第1版)第1-8章,第12章.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科目代码:866
科目名称:材料力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了解材料力学的发展历程,掌握强度、刚度、稳定性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和基本计算及材料力学知识体系的基本结构;具备将工程实际构件抽象为力学模型的能力;能确定构件所受各种外力的大小和方向的能力;能够分析杆件拉(压)、扭转、弯曲等基本变形及其内力,并画出相应的内力图;掌握对各种基本变形形式、应力、变形的分析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地应用强度、刚度、稳定性条件对杆件进行校核验算和设计。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基本概念(10%);拉伸、压缩与剪切(20%);扭转(20%);弯曲内力、应力、变形(30%);压杆稳定(20%)。
三、试卷类型及比例
(1)填空题、选择题,约占30%。
(2)简答题,约占30%。
(3)计算题,约占4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150分。
五、参考书目
(1)刘鸿文.《材料力学 I》第5版(1~6章,第9章,带*章节除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1。
。
868运筹学
科目代码:868
科目名称:运筹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考察对运筹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模型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考察运用运筹优化的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考察对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对策论、决策论等运筹学模型及求解方法的掌握,以及运用上述运筹思想和方法对实际问题分析、建模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绪论(占10%)
运筹学的性质和特点,运筹学的工作步骤,运筹学的模型,运筹学的应用,运筹学的发展。
2.线性规划(占30%)
线性规划问题数学模型和几何意义,单纯形法,线性规划应用,对偶理论,影子价格,对偶单纯形法,运输问题数学模型和表上作业法。
3.整数规划(占20%)
整数规划问题的特点,分支定界解法,割平面解法,0-1型整数规划,隐枚举法,指派问题,匈牙利法。
4.动态规划(占20%)
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程,最优性原理和最优性定理,最短路问题,资源分配问题,可化为动态规划的静态数学规划问题。
5.对策论、决策论(占20%)
矩阵对策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理,矩阵对策的解法。决策的分类和过程,不确定型决策与风险决策,效用理论在决策中的应用,决策树方法。
三、试卷类型及比例
(1)填空题,占10%。
(2)判断题,占10%。
(3)计算题,占50%。
(4)问答题,占3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150分。
五、参考书目
(1)运筹学教材编写组,编.《运筹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4版。
科目代码:
科目名称:仪器分析
适用学科:兵器科学与技术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主要考查学生对仪器分析技术原理、仪器工作原理、分析仪器特点及用途的掌握,以及熟练运用仪器分析基本理论和知识分析求解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绪论(5%)
仪器分析的基本概念、仪器分析的分类和地位。
2.电化学分析法(15%)
电化学分析法的基本依据,常见离子选择电极,能斯特方程;直接电位法和电位滴定法定量分析原理及相关计算。
3.光谱分析法(50%)
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原理,原子发射光谱法定性、半定量、定量分析方法及应用;原子吸收法基本原理、定量方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类型、主要部件及作用,干扰产生原因及其抑制方法,最佳测试条件的选择;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和特性,有机化合物的常用电子跃迁类型及影响光谱的因素,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掌握多组分同时测定的光谱计算方法。
4.色谱分析法(30%)
色谱法基本理——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影响柱效的各种因素,气相色谱仪器组成和作用,固定相及检测器的选择,定量分析方法原理、特点及应用;高效液相色谱特点、仪器组成,反相液相色谱法中固定相、流动相的选择及流出峰顺序;分配色谱、吸附色谱、化学键合色谱、离子交换色谱方法的原理。掌握分离度、柱校、校正因子及浓度的计算方法。
三、试卷类型及比例
(1)填空题,约占25%;
(2)选择题,约占15%;
(3)简答题,约占30%;
(5)分析计算题,约占2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1)考试形式:笔试;
(2)考试时间:180分钟;
(3)试卷满分:150分。
五、参考书目
(1)朱民华、胡坪主编.《仪器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12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