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公安情报学学科简介
一、学科简介
2003年我校获得军事情报学(边防情报学方向)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全国公安院校中首个获得情报学专业硕士授予权的单位,2012年调整为公安学一级学科下设的公安情报学二级学科。
自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开始首届招生后,公安情报学学科点已为公安院校、地方公安机关、国家移民管理部门、解放军、武警部队培养了近300余名毕业生。
公安情报学学科点现有导师11人、助理导师6人,另有任课教师5人;教授2人、副教授13人、讲师7人;公安情报学导师团队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其中80后导师7人,占64%,是一支朝气蓬勃、团结奋进、积极向上、有所作为的高素质团队。其中1人享受公安部特殊津贴,6名教师获得公安部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奖励津贴;1人获评学校教学名师,6人获评学校优秀教师;10余人次获评学校科研先进个人;1名导师赴英国访学,10余人次有出境学术交流经历,10余人在基层一线进行过挂职锻炼,既掌握学科前沿理论,又拥有实践工作经验。
学科主要依托中国人民警察大学智慧警务学院公安情报教研室、公安情报实验室、现代警务技术公安部重点实验室等单位(机构)进行相关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二、招生专业及学制
本学科招收公安学(公安情报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和警务硕士(公安情报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公安学(公安情报学)专业学制3年,学习方式为全日制;警务硕士(公安情报方向)研究生学制3年,学习方式为全日制或非全日制。
三、研究方向
(一)公安情报理论
本方向以公安学、情报学、法学为基础,以公安情报学理论和方法为研究对象,围绕公安情报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规律构建理论体系,主要研究公安情报学基础理论、学科体系、方法体系、发展前沿等内容。
(二)公安情报管理
本方向以公安学和管理学为基础,以公安情报工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公安情报部门职能任务,主要研究公安情报工作流程、模式、方法以及公安情报资源管理、人员管理、安全管理等内容。
(三)公安情报技术应用
本方向以公安学和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公安情报技术及应用为研究对象,聚焦信息化条件下的公安情报实战需求,主要研究公安情报数据挖掘、可视化分析、研判预警、智能决策等内容。
四、培养目标
公安情报学学科主要为公安机关综合情报部门、警种情报部门、公安院校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深厚的专业知识、敏锐的情报意识、过硬的综合素质,能够独立从事公安情报分析、研判预警工作,以及开展科学研究和专业教学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五、考试科目及参考书目
(一)公安学(公安情报学)专业初试
1.初试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202俄语203日语)
(3)702法律综合
(4)802公安学综合
2.初试参考书目
(1)《法理学》(第五版),张文显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7月。
(2)《刑法》(第六版),王作富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
(3)《公安学基础教程》,《公安学基础教程》编写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
(4)《治安管理学》,徐永新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二)警务(公安情报)初试
1.初试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4英语二(202俄语203日语)
(3)332警务硕士专业基础
(4)438警务硕士专业综合
2.初试参考书目
(1)《刑法》(第六版),王作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
(2)《刑事诉讼法学》(第三版),《刑事诉讼法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3)《公安基础知识》,公安部政治部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3年。
(4)《应用写作》,彭青,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三)复试笔试参考书目
两个专业复试笔试内容相同,参考书目为:
(1)公安情报学,曹凤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2)公安情报分析,孟宪文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六、特色优势
(一)团队教研能力突出
自学科点成立以来,在教学与科研中取得了多项优异成绩。特别是在非传统安全情报、风险评估、网络舆情等研究领域具有明显优势。
学科点成员与时俱进、紧贴实战开展教学改革,作为河北省重点学科,继续强化学科建设,近五年,先后承担了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面向大数据的虚拟情报作战室构建与教学实践研究》《公安情报可视化教学系统构建研究与实践》等项目的研究工作,并将《公安情报实践工作研究》建设成为校级研究生重点课程。先后荣获全国和河北省微课、课件大赛一二三等奖、河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公安部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公安部优秀教材三等奖。
在科研方面,近五年,先后主持或参研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在内的国家级课题8项、省部级课题三十余项,出版专著十余部,发表论文一百余篇。学科点教师获公安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学校科研成果奖三十余项,十余人次获评科研先进个人。
(二)人才培养经验丰富
我校的情报学科点不仅公安院校中首个获得该专业硕士授予权的单位,也是我校首批招生的学科点,现已招收17届学生。
在培养过程中,注重思想育人,加强课程思政,将“无形战线、无私奉献、无名英雄、无上荣光”的情报精神融入学生头脑;多次结合实际论证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通过科技创新、技能大赛、调研实践、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科研热情,拓展学生研究视野。研究生在校期间,全部参与省部级以上课题研究和研究生科技创新课题研究,均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先后有5名学生获评“研究生学术之星”,40余名学生获得优秀论文,100余人次获得奖学金,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30余篇。
截至2020年,公安情报学科点已为公安院校、地方公安部门和移民管理部门等培养、输送毕业生近300名,现有在校生41人。
研究生在校期间,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积极进取,刻苦钻研,1人参加“反法西斯战胜胜利70周年阅兵”安保荣立个人三等功,多人获嘉奖;20余人次参加各级科技创新大赛获奖;5人在英语、数学建模等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励;15人通过国家司法考试。毕业后,公安情报学研究生在公安教育、反恐维稳、缉私禁毒、边境管控、国际维和、要人警卫等战线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了业务骨干。2015届毕业生在禁毒和安保维稳工作中表现突出,荣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3次,并获评缉毒先进个人。2016届毕业生在禁毒工作中表现突出,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2013届毕业生在专案侦查工作中表现突出,荣立个人二等功。2010届毕业生在国际维和工作中表现突出,荣立个人二等功。另有50余人次荣立个人三等功。
(三)教学资源基础良好
目前,学科点所依托的智慧警务学院建有“公安情报实验室”“数据库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和电子数据取证”三个实验室,能够为研究生开展“情报感知”“情报分析”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提供保障。即将建成的“警务合成作战指挥中心”“警务大数据实验室”“网络安全执法综合演练室”等实验室能够为研究生提高综合实战能力提供支撑。学校图书馆可以提供丰富的纸质及电子文献资料,供研究生学习、研究使用;学科点积累的案例教学资源,能够为警务硕士研究生培养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七、就业方向及前景
公安学(公安情报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属于公安院校的公安专业,学生在毕业时达到毕业条件且符合人民警察基本资格条件的,可参加公安机关面向全国公安院校公安专业毕业生(含研究生)统一招录人民警察考试。
公安学(公安情报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和警务硕士(公安情报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可以在公安机关综合情报部门、警种情报部门就业,从事公安情报数据挖掘、分析研判、公安大数据运用、公安系统平台研发、情指一体化合成作战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