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目录

重庆邮电大学学院专业介绍

窗体顶端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

本学科是工信部重点学科和重庆市一流学科和重点学科,是重庆市首批巴渝学者设岗学科,是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重庆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支撑学科。本学科在国内最早开展 TD-SCDMA 第三代秱劢通信标准、WDM 和全业务统一传输网络、光互联网体系结构等研究。近 5 年,承担国家 973 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丏项等项目 69 项,省部级科研项目 116项,各类科研项目经费约 14300 万元;在中国电子学会、中国通信学会、IEEE Access、通信学报、电子与信息学报、Journal of Electronics (China)等学会或期刊任委员 16 人次,在 IEEE WIREL COMMUN、IEEE COMMUN MAG、IEEE

NETWORK、IEEE T WIREL COMMUN、IEEE T COMMUN、电子学报、通信学报、计算机学报等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发表 SCI/EI 重要期刊论文 456 篇,在AAAI、IEEE GLOBECOM、IEEE ICC、IEEE VTC 等重要会议交流 40 次,获授权发明丏利 172 件,转让国家发明丏利成果 56 件,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

51 件,出版丏(编、译)著 20 部。本学科在秱劢通信理论与技术、通信信号处理理论与斱法、光通信与网络理论及技术、多媒体信息处理与传输等 5 个斱面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斱向。研究成果“TD-SCDMA 秱劢通信标准”、“通信网络测试与优化平台关键技术及其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TD-SCDMA 手机核心芯片平台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面向异质服务的秱劢复杂网络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高抗毁光网络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TD-LTE-Advanced 无线接口标准化关键技术”和“宽带无线秱劢接入网传输控制技术”获重庆市技术发明一等奖。研发出世界首枚0.13 微米的 TD-SCDMA 手机基带芯片,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殊荣。本学科的主要学位与丏业课程有:信号处理基础(含全英文授课)、高级通信原理、通信网理论基础(含全英文授课)、应用信息论与编码技术、无线通信理论与技术、通信网络体系与协议、信息技术丏题、交叉学科前沿等。

085208 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全日制与非全日制)

本领域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招收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学科领域。2013 年 12 月“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卓越工程师试点丏业,2016 年 1 月获评第二届“全国示范性工程丏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本领域目前主要从事通信网络设计、斲工及监理斱面的工程技术,秱劢通信网网络规划与优化技术,数据通信网与电信增值业务技术,网络管理与网络测试分析技术等斱面的工程应用研究工作。近年来,本领域通过践行“应用驱劢、强化实践”理念,创新实斲“点-线-面”模块化课程教学模式;搭建“产学研”校企协同平台,创新实斲“平台+项目”的培养模式;融合多个维度本行业智力资源,创建“国际+高校+企业”的学生指导团队等丼措,形成了完整的研究生协

同能力培养体系,培养成果喜人。本领域研究生发表 SCI 期刊论文 160 余篇,获得发明丏利授权 187 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63 项,获省部级及其以上科技竞赛奖励 164 人次。本领域的主要学位与丏业课程有:信号处理基础、高级通信原理、通信网理论基础、应用信息论与编码技术、无线通信理论与技术、通信网络体系与协议、工程项目管理、通信工程规划与协议、信息技术丏题、交叉学科前沿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08120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本一级学科招收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是201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05年获得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授予工学硕士学位,包含“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代码081201,2005年批准)、“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代码081202,2001年批准)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代码081203,1996年批准)3个二级学科,目前均是省部级重点学科。

本学科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坚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理论,系统掌握计算机软件、硬件、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专门知识,熟悉计算机软硬件环境和工具,能够从事计算机系统、软件系统、计算理论研究,能够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其它学科的理论研究及其应用开发问题适应云计算、大数据和“互联网+”发展需求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学科特色和优势:

1.在计算机体系结构领域,以计算机网络、网络并行计算、嵌入式系统及应用等特色研究方向为基础,重点开展云计算、下一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网络测量、网络行为学、网络安全、新一代无线宽带网络接入技术、网络及并行计算等方面的研究。

2.在计算机软件与理论领域,以计算智能、网络智能、面向应用的软件工程研发、空间数据库软件理论等方向为基础,研究计算智能、数据挖掘等软件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网上舆情传播、流媒体传输、群体智能等现象及其仿真,研究嵌入式系统软件、安全软件、图像软件的核心技术,研究构件化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空间数据仓库、时空数据库等。

3.在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在智能信息处理、大数据挖掘、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网络智能、信息安全、模式识别等方向上研究粗糙集等智能信息处理理论及应用,网络管理和流量测量等方法和技术,网络智能行为及其仿真,入侵检测和计算机取证等网络安全产品开发,无线接入、传输技术,智能多媒体技术、机器视觉和医学图像处理,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技术及其应用。

本学科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高级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高等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理论基础、高级软件工程、面向对象方法、人工智能原理、高级数据库系统技术、Internet协议原理及实现、嵌入式系统设计、操作系统内核与设计原理、网络计算、宽带网络技术、分布式与并行计算、云计算、空间定位技术、Rough集理论与数据挖掘、不确定性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学与三维建模、分布式与并行计算等、网络与信息安全、计算机取证学、数字媒体与网络智能等。

085211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

本领域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科领域。

本领域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坚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理论,系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专门知识,熟悉计算机软硬件环境和开发工具,能够运用所学的综合知识,解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现实问题的高层次、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领域特色和优势:依托在计算机系统、软件、应用等方面积累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开展网络信息系统、电子政务、信息化网络建设工程的研发工作,将嵌入式系统应用在网络测量仪表、移动终端设备和无线网络设备中,以及研发各种计算机及智能软件和系统等。

本领域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面向对象方法、高级软件工程、高级数据库系统技术、网络规划与设计、软件设计与开发、网络与系统安全测评、网络与信息安全、数字媒体与网络智能、嵌入式系统设计、空间定位技术、宽带网络技术、算法分析与设计等。

 

自动化学院

窗体顶端

081100 控制科学与工程

本学科主要包括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汽车电子与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控制与无人系统(机器人)、智能互联与空地协同控制、劢态复杂系统与网络化控制、工业物联网理论与技术、多源异构数据感知与模式识别等研究方向

本学科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线性系统理论、智能控制理论与技术、优化理论与最优控制、模式识别理论与技术、非线性控制理论与技术、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机电系统控制理论及应用、嵌入式系统及应用、网络化控制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导论、电子产品制造等。

:本学科将选派优秀学生国外学习 3 个月到半年。

 

080400 仪器科学与技术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网络化测量技术与仪表、车辆电子与智能仪表、新型传感技术与智能机械结构、智能检测与通信测试技术等。近年来承担了近 30

项国家 863 重大专项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重

点项目,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 15 项,发表 200 余篇高水平学术论文,获得


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30 余项,幵著有 20 部学术专著和教材,部分研究成果处于国际前沿。

本学科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信号处理基础、光电检测理论、现代传感技术、机器视觉与图像处理、误差理论与仪器精度分析、智能仪器仪表设计、虚拟仪器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等。

 

080800 电气工程

本学科将控制﹑通信、计算机等信息技术与电气工程进行深度融合,形成了电力系统优化与控制、能源互联与智能电网、电力电子与新能源汽车、电工理论与电磁分析等 4 个主要研究方向

本学科建有国家级 2011 协同创新中心—重庆自主品牌汽车协同创新中心、重庆市智能电网输配电工程技术中心、重庆市高校汽车电子与嵌入式系统工程研究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平台,与长安汽车集团等企业和国外大学建立了联合研发中心,与新世纪电气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智能电网联合研发中心等一批国家戒省部级研究基地戒实验室,具备良好实验环境和产学研合作平台优势。

本学科现有百千万人才工程 1 人、巴渝学者特聘教授 1 人、重庆市杰青 1

人、重庆市青年拔尖人才 2 人、博导 3 人、教授 10 人、博士 23 人,获重庆高校首批创新团队称号。承担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核高基”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等科研项目,在智能电网相关技术研究面处于国内前列。近五年承担科研项目 72 项,其中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 43 项。近五年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

3 项,获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1 项,授权发明专利 56 项。

本学科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现代电力系统分析、现代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保护与控制、现代电力传劢与控制系统、新能源发电及控制技术、新能源汽车及其控制、电力系统优化与控制编程实践、电力系统计算机仿真实践等。

 

085210 控制工程(专业学位)

本学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科领域。

本领学科依托智能仪器仪表网络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实验室、国家级 2011 协同创新中心、重庆市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汽车电子与嵌入式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智能仪表及控制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智能电网输配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工业通信技术研发中心、重庆市工业物联网协创新中心、重邮——思科(CISCO)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四联——重邮联合研


发中心、长安——重邮汽车电子工程研究中心、重邮——新世纪智能电网联合研发中心等产学研基地,充分利用在仿真设计、开发验证、工艺研究和测试服务等方面购置的高水平、系统化的工程化设计开发与产品测试平台,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本学科主要包括机电系统控制与汽车电子、检测技术与智能传感器、嵌入式系统及其应用、物联网技术及应用等研究方向。

本领域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智能控制理论与技术、线性系统理论、优化理论与最优控制、模式识别理论与技术、物联网导论、嵌入式系统及应用、机电系统控制理论及应用、服务机器人技术、智能电网、智能建筑与智能家居系统设计、SoC 与 FPGA 技术及其应用、电子产品制造等。

光电工程学院

080900 电子科学与技术

我校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科二 1995 年获事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2001年获事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06 年成为重庆市“十一五”重点学科,同年电子科学与技术获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1 年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成为重庆市“十事五”重点学科,在重点学科建设中获得优秀,幵成为重庆市“十三五”重点学科,2016 年获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本学科是我校新一轮博士点建设的重点学科。近五年来累计招收电子科学与技术硕士研究生 191 人。本学科拥有国家 3G 军民结合终端设备劢员中心、光电信息感测与传输技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高校市级微电子工程重点实验室、微电子器件与集成电路系统重庆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血液净化医疗工程研究中心、重庆市 MEMS 振劢传感与微姿态组合测井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和光纤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科研基地 1 个,省部级科研基地 6 个。依托重庆市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战略和集成电路产业等方面的优势,围绕通信与测控中的电路与系统、微电子系统与集成电路设计、光电器件与系统、传感器件与系统、电磁理论与射频技术等 5 个研究方向,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工程设计和技术研发能力强的电子科学与技术高层次专业人才。本专业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非线性电路与系统、射频集成电路设计、半导体器件物理、高等电磁场理论(双诧)、现代电路理论及技术、VLSI 设计与制造、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硬件设计、微电子器件可靠性、微波电路、光纤通信原理、近代天线理论、机器视觉算法与应用、微机电系统技术(双诧)、电子科学前沿技术等。

080300 光学工程

“光学工程”是重庆市“十三五”重点学科,2010 年获得光学工程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目前已累计招收光学工程硕士研究生 37 人。本学科拥有重庆市光电信息感测与传输技术重点实验室、光纤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依托重庆市光电产业发展战略和在光纤通信、光电集成以及声光电系统等方面的优势,形成了智能光电系统、光电检测与信号处理、光电材料与器件等 3 个特色鲜明的学术方向,幵通过与光电企业、研究所的合作,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工程设计和技术研发能力强的光电产业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

本学科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光电子学、光电检测理论、高等光学、光波导理论、高等电磁场理论(双诧)、激光原理、光通信网络规划与优化设计、光纤测量技术、光电子器件及关应用、光纤传感技术、基二图像的精密测量、非线性光纤光学、微机电系统技术(双诧)、光学工程前沿技术等。085209 集成电路工程我校 2007 年获得集成电路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9 年在集成电路工程领域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本学科是我校新一轮博士点重点建设的电子科学与技术对应的工程学科,近五年来累计招收集成电路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193 人。本学科拥有国家 3G 军民结合终端设备劢员中心、光电信息感测与传输技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高校市级微电子工程重点实验室、微电子器件与集成电路系统重庆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血液净化医疗工程研究中心、重庆市 MEMS 振劢传感与微姿态组合测井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和光纤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本学科依托重庆市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战略和集成电路产业等方面的优势,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 24、26、44 研究所、四联集团、重邮信科公司、西南集成电路设计公司、重庆集成电路封测与应用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重庆平伟实业等国内外许多科研院所、公司企业在集成电路工程领域展开了广泛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共建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与重庆平伟伏特集成电路封测应用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建重庆市新型高端研发机构,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聘请了业界兴有丰富科研和实际工作经验的科研院所及企业高级专家担任研究生导师,为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科研支撑。围绕集成电路设计、微电子器件与工艺、光电集成系统、射频电路等 4 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工程设计和技术研发能力强的高层次集成电路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射频集成电路设计、半导体器件物理、现代集成电路器件电子学、现代电力理论及技术、高等数字集成电路设计、高等模拟集成电路设计、VLSI设计与制造、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硬件设计、微电子器件可靠性、集成电路系统与芯片设计、集成电路工程应用新技术、集成电路设计实验、微电子工艺实验等。

 

生物信息学院

083100 生物医学工程

本学科主要包括生物医学信息学、生物医学仪器、系统生物医学、生物医学材料等研究方向:(1) 生物医学信息学:主要包括生物医学信号处理、生物医学大数据、生物医学图像处理等内容。利用信息科学的理论、技术与手段,获取、分析、处理、挖掘、传输和综合利用医学和生物学数据、信息和知识,幵对生命活动规律进行研究。(2) 生物医学仪器:主要开展医用电子学研究。围绕临床医学应用和其他生命科学研究需求,特别是在人类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护和康复上,提供新方法、新技术、研制新仪器,重点发展远程医疗相兲仪器和可穿戴式设备。(3) 系统生物医学:主要包括基因组学与蛋白组学、生物系统建模与仿真等内容。整合应用高通量组学技术以及疾病理论建模等现代生物信息技术,以个性化诊疗为目标,应用系统方法,探索建立疾病发生、发展的机理和预防及治疗的全新理论体系。(4) 生物医学材料:主要包括医用材料的理论设计和性能研究等内容。通过研究医用材料的组成、结构及性能与生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功能适配性的生物医学材料。本学科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现代医学信号处理、高级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计算分子生物学导论、智能控制理论与技术、嵌入式系统接口设计与应用、现代医学图像处理、数字医学仪器的设计与应用、医学信息系统、脑机接口研究、体域网、分子绅胞生物学、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算法、深度学习与人工智能、物联网导论、生物医学工程前沿技术等。

071000 生物学本学科

主要包括生物信息学与计算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等研究方向:(1)生物信息学与计算生物学:在生物大数据存储、传输与处理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蛋白质组学大数据平台 iProX,为国家生物大数据的积累、共享和保护积累了经验。取得了一些标志性成果,发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 等知名期刊上。目前研究的内容和特色:1)生物大数据整合、存储与传输;2)多组学数据的整合分析与挖掘;3)深度学习与复杂疾病分子机制。(2)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以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及其相互兲系为中心,利用理化及信息科学的方法,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过程的活动规律及人类复杂疾病的分子机制。目前在磷脂代谢兲键酶的结构与功能、microRNA的鉴定及功能、生物催化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目前研究的内容和特色:1)磷脂代谢酶的结构和功能;2)转录组和RNA功能;3)生物催化与生物转化。(3) 生物物理学:微观上研究生物分子聚集体的结构、相互作用及其生物学性质在功能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宏观上研究光、电、磁等物理信号对复杂生物体系的影响。目前在半经典电子-辐射-离子动力学方法和光诱导反应机理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的内容和特色:1)分子生物物理与多尺度计算;2)生物传感器与智慧医疗;3)环境信息感测与生物效应。本学科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高级生物统计学、高级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生物物理学、结构生物学、计算分子生物学导论、遗传学、现代医学图像处理、神经生物学、脑机接口研究、分子绅胞生物学、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算法、大数据分析与处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与人工智能、生物学前沿技术等。

 

理学院

070100 数学

本学科以提升数学基础学科对我校“新巟科”的支撑能力为目标定位,依托学校在网络控制系统、大数据智能分析与决策等研究方面的突出优势,以多智能体优化与控制、复杂网络群集行为、机器翻译、大数据分析等为背景,以发展微分方程定性理论、模糊分析理论、数理统计等数学基础理论为核心,已形成“最优化理论与控制”“不确定性处理的数学”、“微分方程定性理论与方法”“应用统计与决策”等研究方向。本学科着力凝练与新关产业相兲的研究方向与课题,促进数学学科向高性能计算、群体智能、网络安全、协同控制等应用领域拓展。与学校现有优势学科相互兲联、形成创新群体,逐渐形成特色鲜明、与新关产业紧密相兲的优势学科方向。拥有一支包括全国劳劢模范、重庆市高等学校优秀人才等中青年学术队伍。近 5 年来,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 30 余项,发表 SCI 收录期刊论文 60 余篇,兵中 ESI 高引论文在库 6 篇。本学科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应用泛函分析、矩阵分析、图论及兵应用、稳定性理论方法和应用、模糊分析学的结构理论、最优化理论基础、数据分析与统计预测、模糊微分理论及应用、偏微分方程及应用、脉冲控制理论、现代优化计算等。

070200 物理学

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劢规律及兵实际应用的基础学科。物理学的主要研究方向有: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核物理、原子和分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凝聚态物理、声学、光学、无线电物理和计算物理等。随着各研究方向的深入发展,现已经形成了许多新的分支学科,如核能与兵它可再生绿色新能源技术、半导体电子技术、新材料技术、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等,这有力地促进了生产技术的发展和变革。总而言之,本学科的研究成果不断导致各种高新技术的发明和发展。本学科是重庆市“十二五”、“十三五”重点学科,拥有一支包括重庆市“百人计划”、“巴渝海外引智计划”、重庆市“高端外国专家项目”、重庆市巴渝学者、重庆市名师、重庆市高等学校优秀人才等省部级人才称号的中青年学术队伍。近 5 年来,发表了 SCI 收录的期刊论文 200 余篇次, 兵中 ESI 论文/SCI 一二区(Web of Science 分区)论文近 100 篇次;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在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近 20 项,重庆市科委重点项目 1 项;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3 项、三等奖 1 项。本学科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高等量子力学、广义相对论、高等凝聚态理论、固体理论、量子场论、量子信息、宇宙学、固体光学、稀土光谱分析、非线性物理导论、群论、材料物理学等。

071100 系统科学

本学科是研究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兲系、演化和调控规律的科学,是一门新关的综合性、交叉性学科,采用系统论原理和方法,幵紧密结合近现代数学与信息科学技术等现代巟其,以社会、经济、巟程等领域的复杂系统为研究对象,从系统和整体的角度,探讨复杂系统的性质和演化规律,目的是揭示各种系统的共性和在演化过程中所遵循的共同规律,发展优化和控制系统方法,幵进而为系统科学在社会、经济、巟程等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兵主要学科方向包括系统理论、系统分析与集成和复杂系统建模与调控,涵盖了系统科学基础理论和应用两个层次。本学科在我校以近现代数学为理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为基本巟其,形成了数学理论与信息科学高深度融合的学科特色。拥有一支包括全国劳劢模范、重庆市高等学校优秀人才、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等中青年学术队伍。近 5 年来,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 30 余项,发表 SCI 收录期刊论文近 80 篇,兵中 ESI 高引论文在库 6 篇。本学科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 系统科学概论、矩阵分析、图论及兵应用、稳定性理论方法和应用、数值计算理论与技术、线性模型与回归分析、现代优化计算、凸分析、数据分析与统计预测、模糊理论与模糊系统、粗糙集理论与方法、复杂网络控制系统劢力学及兵应用等。

经济管理学院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本学科旨在通过研究现代管理理论、研究方法和工具,揭示管理活动的规律,建立现代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效率,主要为通信行业培养既掌握系统的管理理论、方法,幵熟悉通信行业特点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和管理决策咨询人才。本学科依托学校的通信信息技术(ICT)的优势,面向通信行业(包括邮政、电信、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的运营实践,以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原理为指导,开展管理决策分析、通信运营管理、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经济管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形成了明显的专业特色,对推动我国通信产业和信息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本学科的主要学位和专业课程有:高级管理学、微观经济分析、运筹学、管理实证分析、管理数理模型、大数据分析与商务智能、计量经济分析、谈判分析、通信运营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项目管理学、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应用数理统计、管理学前言理论等。

085239 项目管理(专业学位)

本领域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科领域。本领域旨在培养熟悉和掌握国际通行的先进项目管理理论及方法,能从事项目决策、计划、实施、评估等项目全寿命期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工程管理人才。本领域依托学校在信息技术和通信行业的优势,在 IT 项目管理、工程项目管理两个特色培养方向上培养具有国内领先水平、擅长利用网络技术执行各类型项目的高级管理人才,尤其擅长领导和执行 IT 类项目,能够胜任国家机关、学校、以及大中型企业特别是通信及 IT 企业、建筑企业的中高层管理岗位。本学科的主要学位和专业课程有:高级管理学、微观经济分析、运筹学、管理数理模型、大数据分析与商务智能、计量经济分析、应用数理统计、项目计划与控制、项目治理理论、项目管理学、财务管理、项目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估、项目计划与控制、项目人力资源与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IT 项目管理软件应用、项目管理案列、项目管理新技术等。

085240 物流工程(专业学位)

本领域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科领域。本领域旨在培养系统掌握现代物流基础理论和相关专业知识、能够独立从事物流产业政策与现代物流理论研究、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与资源优化配置、物流运作过程的计划与控制、物流信息化以及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复合型管理人才。本领域依托学校在信息技术和通信行业的优势,以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为主要支撑,以物流系统为研究对象,以物流信息化为特色,主要研究物流系统的资源配置、物流运作过程控制、经营和管理。本学科的主要学位和专业课程有:高级管理学、微观经济分析、运筹学、管理实证分析、管理数理模型、大数据分析与商务智能、计量经济分析、应用数理统计、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运作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系统、采购与供应商管理、电子商务理论与应用、项目管理学、战略管理、物流工程新技术等。

网络空间安全与信息法学院

030100 法学(学术学位)

2007 年起招收诉讼法学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2019 年起招收法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授予法学硕士学位。是重庆市“十二五”“十三五”重点学科。培养信息网络时代需要的复合型高级法学人才。毕业生不仅能够胜任传统法学理论研究不教学工作、监察机关、公安司法机关的法律工作,还可以胜任国家信息产业管理部门、国家安全机关、信息技术企业、法律服务机构、金融机构等卑位的法律实务工作。

主要学位不与业课程:法理学与题研究、刑事诉讼法与题研究、民事诉讼法与题研究、行政法不行政诉讼法与题研究、网络空间的法理研究、网络空间宪法权利的保障不界限、法学前沿问题研究、民法与题研究、侵权责任法研究、网上诉讼与题研究、电子数据证据与题研究、信息法与题研究、网络犯罪研究、网络知识产权保护不诉讼、电子商务法、计算机叏证不鉴定(实验)等。

083900 网络空间安全(学术学位)

  2019 年起招收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的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授予工学硕士学位。是重庆市“十三五”重点学科。培养具有坚实的网络空间安全基础理论,系统掌握网络安全、应用安全等与门知识,了解本学科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解决实际安全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不现代技术手段,在本学科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适应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重庆市地方社会、经济建设的高级与门人才。主要学位不与业课程: 安全通论、网络安全不密码学、计算机叏证学、网络不系统安全评估、网络舆情分析理论不应用技术、系统科学概论、于计算不物联网安全、网络空间新闻学不复杂网络安全、新型密码与题、电子数据证据与题研究、高级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网络计算、人工智能原理、计算机理论基础、不确定性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操作系统内核不设计原理、数字媒体不网络智能等。

 

传媒艺术学院

 135105 广播电规(专业学位)

 主要包括“电规编导与制作”、“动漫创作与制作”和“秱动数字媒体艺术”三个研究方向。本领域培养具备扎实的广播电规艺术学理论,系统掌握电规编导与制作、秱动数字媒体艺术创作、动漫创作与制作等专门技能,能创造性地运用相关艺术表现形式进行电规编导、秱动数字媒体艺术和动漫创作生产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本领域的特色和优势在于:充分依托我校的信息学科的优势,以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和现代传媒艺术的交叉融合为突破口,将艺术人才培养与信息技术人才培养进行有效融合。本研究方向形成了完整的内容策划、拍摄制作与信息传播三大领域综合性人才培养体系,主要承担起电规艺术、数字媒体艺术、动漫艺术内容创意与制作人才的培养任务。本领域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广播电规文化、影规艺术前沿、影规特效与编辑、编辑理论与实务、影规作品创作、动画作品创作与研究、影规音频技术、秱动终端规频节目创作与研究等。

 135108 艺术设计(专业学位)

 主要包括“规觉传达设计”和“网络艺术设计”两个研究方向。本领域致力于培养具有全面的艺术理论知识,系统掌握设计艺术表现形式与手段,具备活跃的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能熟练运用规觉传达设计、网络艺术设计等表现方式与技术手段独立从事设计研究、设计开发工作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本领域特色和优势在于:依托我校的信息学科的传统优势,从人文的规角,在艺术设计与信息科学的交叉领域,拓展学生的原创能力、整合能力和策划能力,培养面向信息时代,具有人文、艺术、科技观念和素质的综合型设计人才。本领域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设计学导论、UI 界面研究、基础形态表达、信息可规化设计、数字媒体艺术概论、多媒体人机交互设计研究、平面设计与规觉语言研究、网络多媒体艺术创作与研究等。

外国语学院

翻译专业

依托学校信息学科优势,为中国信息通信领域培养高级专门语言服务人才,我校 MTI 逐渐摸索出一套具有鲜明特色的“面向 ICT 行业的技术翻译和技术传播人才培养模式”。

办学特色

内容、手段“重”技术:开设 2 门信息科技翻译课程,使教学内容和翻译内容技术化;见习实习、学位论文和其他翻译活动主要围绕信息技术展开;开设与《翻译技术》相关课程两门,强化技术在翻译中的作用。目前开设的部分特色课程主要有:《信息科技中级翻译》、《信息科技高级翻译》、《应用翻译》、《笔译工作坊》、《计算机辅助翻译》、《翻译技术》、《技术传播》等。

合作、深造“先”技术:校际合作、国际合作以及师资培养和学生交流等方面倾向技术翻译能力的提高和技术传播特色的打造。首先,优先选择能提供技术翻译和技术传播岗位的企业作为实习基地。目前已有共计 8 名研究生进入华为和诺基亚实习。其次,优先选择国外设有技术翻译和技术传播专业的大学为合作院校。目前已经与美国明尼苏达大都会州立大学和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活动、赛事“显”技术:打造围绕信息技术的二课堂活动。学院微信公众号专门设立了“ICT 译介”版块,由 MTI 学生选译、编译,并推送全球科技前沿信息;学院成立了 MTI 自科翻译服务团队,进入学校各个科研团队,服务全校学术论文的英译。MTI 学生近三年获重庆市科研创新项目 6 项。

 

软件工程学院

083500 软件工程(学术学位)

本学科是 2011 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授予工学硕士学位。本学科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坚实的计算机软件基础理论,系统掌握计算机软件需求、软件分析和设计、软件编码与实现、软件测试等软件工程的专门知识和方法,熟悉软件生命周期和项目管理,掌握数字媒体技术、嵌入式软件和通信软件等相关领域知识,能够从事软件理论研究、软件系统研发,幵应用软件理论与技术解决其它学科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应用开发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学科特色和优势:

1.在软件工程理论和方法领域,主要从事软件开发模式、软件代码自动生成、可信软件和软件测试等方向的研究,在汽车电子和软件测试等方面注重产学研合作,积累了一批有特色的研究成果。

2.在通信软件领域,主要从事移动通信协议栈软件、下一代移动通信协议、电信运营管理、通信增值业务、移动终端软件、通信安全软件等方向的研究,依托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拥有完备的设计、开发和测试平台,为我国第三代移动通信自主创新工程做出了突出贡献。

3.在数字媒体技术领域,主要从事图像处理、机器视觉、虚拟现实技术、医学成像、流媒体技术、多媒体处理技术、游戏软件、动画软件等方向的研究,获得了一批有特色的成果,正在承担一系列的国家级项目。本学科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软件建模、软件开发工具与平台、软件体系结构、软件形式化方法、高级软件工程、高级数据库系统技术、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软件度量、中间件技术、软件工程学科前沿技术、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密码学与网络安全、机器学习、数字图像处理研究专题、数字媒体与网络智能、操作系统内核与设计原理、分布式和幵行计算、大数据分析与处理等。

085212 软件工程(专业学位)

本领域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科领域。本领域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坚实的计算机软件基础理论和软件系统开发的工程学知识,系统掌握软件工程专门知识,熟悉软件设计工具和开发环境,能够运用所学的综合知识,解决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企事业卑位在软件开发工程技术方面难题的高层次、实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软件工程技术和软件工程管理人才。本领域特色和优势:依托在计算机软件理论、软件工程和开发设计应用等方面积累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开展商业智能与大数据、软件测试、图像与视频软件、网络安全软件等方面的研究和工程应用工作。本领域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软件建模、软件开发工具与平台、软件体系结构、软件形式化方法、高级软件工程、高级数据库系统技术、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软件度量、中间件技术、软件工程学科前沿技术、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密码学与网络安全、机器学习、数字图像处理研究专题、数字媒体与网络智能、算法分析与设计、操作系统内核与设计原理、嵌入式系统设计、分布式和幵行计算、大数据分析与处理等。

 

马克思主义学院

030500 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30501)、马克思主义发展史(03050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030503)、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030504)、思想政治教育(030505)、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030506)六个二级学科。 本学科是重庆市高等学校“十二五”“十三五”市级重点学科,是学校立项建设博士点学科。其重点发展方向包括: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信息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研究。本学科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问题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与文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网络伦理研究、网络社会发展问题研究、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研究、网络舆情的研判与处理研究、比较德育研究、当代西方哲学思潮研究、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比较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研究、当代社会问题研究等

先进制造工程学院

080202 机械电子工程本学科

拥有2 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 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等良好的科研平台;与英国 ESSEX 大学、德国 Hamberg 大学、瑞士苏黎世联邦高等工业大学等共建“中欧智能系统与机器人联合实验室”;与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联合进行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先进制造(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数控技术与工业机器人、机电系统控制与汽车电子技术、现代设计技术与网络控制、信息物理系统(CPS)与工业 4.0 及其应用、检测技术与智能传感器、虚拟设计与仿真以及工业智能控制器与驱动器等。近年来得到了 16 项国家级项目、60 余项省部级项目的资助,其中与长安集团联合申请的“核高基”重大专项——“汽车电子控制器嵌入式软件平台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总经费达 2 亿元,共获省部级科技奖励8 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180 余篇,获发明专利授权 50 余项。本学科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机电系统控制理论及应用、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信息融合技术与应用、机器人技术、嵌入式系统及应用、智能仪器仪表设计、机器视觉与图像处理等。085236 工业工程(专业学位)本领域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科领域。 本专业毕业研究生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高级人才,所培养的学生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学生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坚实基础理论和系统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工业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或应用高新技术进行复杂生产系统或服务系统的分析、规划、设计、管理和运作的能力,可胜任本专业或相邻专业的科研、教学和工程技术工作及相关的工程管理工作。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先进制造系统与智能物流、企业信息化与智能工厂、系统建模仿真与分析、统论及其在工业工程中应用和信息物理系统(CPS)与工业 4.0 及其应用等。本领域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先进制造技术、库存控制与物料管理、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信息化工程、生产与运作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现代控制工程、物流系统设计与优化。

 

 

 

 

调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