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21 来源:淮北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
政法学院的前身为思想政治教育系(简称政教系),1984年在原淮北煤炭师范学院马列主义教研室的基础上成立,并于200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新增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政法学院现有思想政治教育、法学、国际政治3个本科专业,下设思想政治教育、法学、国际政治3个系和1个教师教育研究所,另设4个课程组。现有专任教师81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48人,讲师23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6人。
政法学院是淮北师范大学发展较快的学院之一,2003年成为校首批硕士点之一,现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法理学3个硕士点。
目前,政法学院拥有安徽省讲席教授岗位1个(全省17个),省级教改示范专业1个(思想政治教育),省级精品课程3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校级精品课程5门(政治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行政法学、中国近代史纲要),校级重点建设学科1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校级特色专业1个(法学专业)。近年来,我院科研取得丰硕成果,共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国家重点8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26部;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5项;承担国家级及中央部委项目5项,省级项目19项。
政法学院“十二五”期间的奋斗目标是:力争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进一步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欢迎广大同学报考,并同我们一道把政法学院建设成为学校的强院之一、省内具有较强影响和较高知名度的院部。
文学院
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前身为安徽师范大学淮北分校中文系,1974年成立,1978年12月更名为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中文系,2007年12月改为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文学院,2010年3月定为现名,是全校专业设置最早和科类发展最为齐全的院系之一。
文学院现有专任教师76人,其中高级职称40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24人);博士23人、硕士43人;教师中有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人、省高校拔尖人才2人、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校拔尖人才4人、校优秀主讲教师4人。设有: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言文学(非师范)、新闻学、对外汉语教学、广告学等5个本科专业,2003、2006先后获得中国古典文献学、文艺学二级硕士点,2011年获“中国语言文学”一级硕士点(含有“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八个二级点)。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国古典文献学”为省级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字学”和“文艺学”为校级重点学科。现有省级本科精品课程2门:中国现当代文学、语言学概论;省级研究生精品课程1门:文艺学。近五年来文学院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405篇,出版学术专著24部,教材12部,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9项,成果突出。目前承担着国家、国务院各部门及地方政府各类项目87项。
文学院办学条件优良,拥有一大批现代化教学设备,其中中央与地方共建的大型“中国古典文献数字化实验室”目前处于国内领先、省内唯一的地位。
文学院本着“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为生命”的办学理念,在30余年的办学过程中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涌现出众多杰出校友。著名红学家周岭、著名语言学家张国宪、齐沪扬等。
数学科学学院
淮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始建于1974年,是学校最早设立的四个二级教学单位之一。经过近四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学院现拥有数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二级学科“应用数学”是全校5个省级重点学科之一;数学一级学科还被确定为安徽省2008~2015年立项建设新增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支撑学科。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50余人中,教授8人,副教授15人,有博士学位者12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者7人),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安徽省高校拔尖人才2人,安徽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5人,安徽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硕士生导师9人。另外还聘请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著名高校多名专家为兼职教授,现已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均较合理的师资队伍。他们治学严谨,潜心研究,已在数理逻辑及应用、信息安全、拓扑学及其应用、金融数学、拓扑动力系统和图论及其应用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
数学科学学院一贯重视科研工作,科研实力不断增强。现有一个数学研究所和一个数学实验室。近五年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8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等收录近60篇,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13部,获省部级奖励10余项,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省重点教研项目4项,科研经费充足,教学科研仪器先进,图书资料丰富,具备良好的培养硕士研究生的条件。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淮北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硕士生导师23人。导师中“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安徽省拔尖人才2人,安徽省学科带头人4人。现有化学一级学科(含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五个二级学科)和应用化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已为国家培养硕士研究生90余人,连续三年获得安徽省百篇优秀硕士毕业论文。近五年,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3项,发表学术论文480余篇,其中SCI论文240余篇,且逐年递增。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国家高新技术产品2个。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拥有良好的科研环境,拥有实验室面积为7788平方米的实验大楼及教学、科研用的核磁共振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纳米粒度分析仪及Z电位仪、气质联用仪、红外光谱仪、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电化学分析系统等大型仪器设备,总价值2400多万元,能够保障正常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教育学院
教育学院成立于2008年2月,其前身是成立于1994年的教育系, 1995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4年开始招收研究生。拥有一支学历层次高,年龄、学缘、职称结构合理、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水平高的学科梯队。全国优秀教师、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级教学名师各1人。教育学院现设教育技术学、教育管理学、学前教育学、教育学、心理学五个系,现代教育研究所、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挂靠教育学院。2003、2006年先后获得高等教育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2009年获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1年获“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比较教育学”、“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六个二级点招生)。
高等教育学是安徽省同学科中唯一的省级重点学科,填补了安徽省同学科研究生培养和重点学科的空白,在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等方面一直处于省内领先地位。教育经济与管理是安徽省同学科中唯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
近年来,教育学院共发表学术论文4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译著、教材等近40部,获得省级以上科研、教学奖励50余项,承担国家及省部级课题40余项。学院充足的科研经费,丰富的图书资料、齐全的教学科研设备,良好的育人环境,具备了较好的培养硕士研究生的条件。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是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2011年取得硕士学位授权资格的一级学科,包括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三个二级学科。2008年“材料物理与化学”批准为省级重点学科;2009年“材料科学与工程”作为我校省级立项建设“新增博士学位授权单位”中三个授权学科之一。现有硕士生导师12人。近五年,本学科发表学术论文280多篇,其中被SCI、EI收录论文120多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教育部重点科研项目1项、省级科技创新团队项目1项、省优秀青年基金项目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省科技攻关项目2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项,以及教育厅重点、重大科研项目和横向合作研究等项目30多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合作),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和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省电力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淮北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授权发明专利6项。
该一级学科点,凝聚了校内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相关学科优势,已建成了一支年龄、职称、学历、专业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水平的学科梯队,形成了稳定和具有一定特色的研究方向,取得了一批具有创新性的成果,对推动地方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高素质人才起到了积极作用。
该一级学科点拥有实验室面积6000多平方米,科研实验仪器设备包括材料制备、微结构测试分析、材料性能测试等大型仪器总值2600多万元。该学科点科研经费充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齐全,图书资料丰富。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25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22人。有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安徽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安徽省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学术梯队的学历、年龄、职称结构合理;研究方向明确、稳定。
具有资源植物生物学安徽省重点实验室1个,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优势特色学科实验室1个,基础生物省级实验教学中心1个,生物科学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另外,植物学二级学科是我校重点学科。拥有的大型仪器设备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日本)、气质联用仪(美国)、氨基酸分析仪(德国)、高效液相色谱(美国)、定量PCR仪(美国)、浮游植物荧光仪(德国)、光合测定系统(美国)、TOC分析仪(德国)等。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2000多万元。
近年来在环境生物学、逆境生理学、植物生物技术、植物遗传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动物生态学、环境污染与植物修复及水生生物学等几个主要研究方向形成明显特色,在Cancer Research、Biologia Plantarum、Journal of Intergative Plant Biology、Plant Molecular Biology、Plant Science、Journal of Plankton Research、Chinese Science Bulletin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6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0部,获省部级奖10项。该学科点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省部级项目30余项。科研经费充足,教学科研仪器先进,图书资料丰富,具备较好的招收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的条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拥有软件工程学科一级硕士点,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学科是校级重点学科,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非师范)(国家级特色专业)、网络工程(校级特色专业)、信息安全、数字媒体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6个本科专业。设有计算机教育系、计算机技术应用系、网络与信息安全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等4个系。
本学科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15人;博士12人(博士后3人),硕士35人(其中在读博士9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省高校拔尖人才1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省优秀骨干教师3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大学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已形成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治学严谨,素质优良的学术梯队。
本学科研究基础厚实,研究方向明确,内容新,起点高,尤其是在高级软件开发技术、信息安全工程、智能信息技术、数据库应用系统与开发、教育信息化等研究方向取得了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已形成自身特色。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教育部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项、其他研究项目70多项,《人口和计划生育户况管理系统V2.0》获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证书 ,参加了973计划、863计划等项目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其中国内外核心刊物120多篇,获得省厅级以上科研奖励10多项。
本学科设备齐全,有3000平方米的科研和实验教学场所,拥有资产总值1500余万元的先进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拥有省级计算机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信息安全技术实验室、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专项基金项目―计算机与网络实验室、软件实验室、硬件实验室、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实验室、数字图像处理实验室、数据挖掘实验室等。学院充足的科研经费,丰富的图书资料,齐全的教学科研仪器,良好的育人环境,具备较好的培养硕士研究生的条件。
历史与社会学院
淮北师范大学的历史与社会学院的历史学专业是安徽省重点建设专业、省级特色专业。2006年获得授权的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硕士点,在国内具有相当的影响力,现在形成了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率先发展,其他学科跟进的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与广阔前景。
中国史学科有教授6人、副教授6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2人,已建成了一支年龄、职称、学历、专业结构合理的学科梯队。拥有“安徽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心”、“古籍数据化实验室”。近5年承担“马工程首批高校教材资助项目《中国史学史》”、“安徽传世文献整理与研究”、“商周青铜器族徽文字综合研究”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2项,出版《赵翼史学新探》《十七史疑年录》《欧阳修文献学研究》等专著9部,在中文核心期刊《史学史研究》《文献》《中国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文章70多篇。
经过多年的建设,中国史学科积累了相关藏书30.5万,其中中文藏书量27万,外文藏书3.5万;中文期刊50种,外文期刊10种,数据库13种;再加上古典文献数字化实验室、安徽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心图书室的资料,完全可以满足研究生学习、培养的需要。
美术学院
美术学是一门研究美术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其基本研究对象包括美术史、美术创作、美术批评与美术理论。美术学学科是我校重点建设学科,美术学专业是安徽省特色专业。
本学科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12人,学术团队在学缘、学历、职称、年龄以及知识等方面结构合理。团队中有全国优秀教师、“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名,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名,省青年画家十杰1名。
本学科现有中国绘画创作及理论研究、西方绘画创作及理论研究、装饰艺术、书法艺术等4个研究方向,研究方向明确、稳定,研究方法成熟,学术积淀深厚,特色显著,成果丰硕。近年来各研究方向累计发表重要学术论文18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6部、教材8部、作品集12部,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0余项。
目前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研究经费充足。图书资料丰富。有绘画研究所、设计艺术研究中心、艺术教育研究中心等3个研究机构,印刷工艺实验室、陶艺实验室、模型成型实验室、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室、影视技术实验室、传统书画临摹室、油画材料实验室等7个艺术实践实验室,教学科研设备齐全,具有开展美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良好条件。
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是我校重点学科。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22人,博士6人(其中在读博士3人),其中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校级拔尖人才1人,校级优秀主讲教师3人,省级重点建设课程1门。
该学科已形成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治学严谨,团结协作精神强,素质优良的学术梯队。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科特色,紧密围绕当前我国体育改革发展和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实践,注重基础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显著。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0余部,完成和在研国家社科基金、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及省、厅级科研、教研项目40余项;获省、部级科研、教学成果奖10余项。
体育学院拥有良好的教学设施,现有标准400米塑胶田径场、球类馆、体操馆、乒乓球馆、室外篮球、排球、网球等场地。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面积为2280平方米,实验仪器设备能够保障正常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始建于1983年,1985年开始招收英语专业本科生,2008年开始招收日语专业本科生。2008年1月起由原来的“外语系”改名为“外国语学院”。目前建有两栋教学楼,其中有9间多媒体语音室、4间多媒体教室、2间多媒体放映室、1间同声传译语言实验室,另配有2套音频无线发射系统。本院目前设有英语和日语两个本科专业。
外国语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5人,赴国外学习及访学归国人员5人,博士、在读博士4人、硕士38人、安徽省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常年聘请英语及日语外籍教师4人。
近五年以来我院共获批省厅级教研和科研项目共20余项,在各类期刊上共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及CSSCI来源期刊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编著或译著共10部,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
外国语学院始终贯彻“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促教学,以质量显实力,以特色添光彩”的办学思想,形成了良好的学风和教风。在近30年的办学过程中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涌现出众多杰出校友。部分毕业生现已在国家重点高校担任院系领导或硕士、博士生导师,大部分毕业生已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
截图并扫描二维码
下载【掌上考研】APP
随时随地掌握考研信息